紫金财经-聚焦最头条的科技行业新媒体

深度 | 淘集集之死!

淘集集从一路狂奔成黑马,到半路失速欲破产,恰恰是社交电商这个赛道,从一路喧嚣到纷纷离场的真实写照,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剩下鸡毛一地!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自国内的创业风潮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与死亡的节奏远远快于以往,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创业者就在二者之间纠结与挣扎,稍不留心,就会偏移窄窄的轨道,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12月9日凌晨,一条破产公告迅速引起围观,曾经势如破竹的淘集集表示,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不得不宣布本轮并购重组失败,接下来公司将寻求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



犹如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越没有预期,舆论的反应越激烈。即便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淘集集仍然打满鸡血,一路前冲。突然出现的这一消息,让所有人满腹狐疑又惊讶不已,毕竟在12月9日官方宣布平台破产前,淘集集的所有对外出口和APP未见异样。



而从淘集集的公开信中可以看出,在它一直充满活力的表象背后,早已被疯狂的烧钱、决策的失误以及失控的内部管理掏空了,剩下一具没有血肉的躯壳和欲壑难填的资金黑洞。甚至早在11月28日,淘集集的支付宝账号就已被冻结,员工的当月工资以及社保缴纳无法完成。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表示,哪怕最差的结果走到破产清算,资金也是优先结算员工工资。



紫金财经认为,按照破产法规,一旦企业走入破产程序,当然是根据公司的剩余资产,按照偿还的顺序,对应不同的主体,员工工资本就在优先偿还之列。张正平的这番言论,只是表达了一个基本法律事实,连表态都算不上。而走入破产程序的那一刻起,后面的走向已经是他无法控制和预期的了。



根据此前《财经》的报道,今年年初至十月中旬,淘集集已经亏损近12亿,上半年净亏六个亿,净资产负6亿元,每月亏损超2亿元。试问,一家负资产的公司,进入破产清算,如何兑付员工工资,如何偿还被挪用的商家货款?



淘集集从赛道黑马到轰然倒下,其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多。淘集集从一路狂奔成黑马,到半路失速欲破产,恰恰是社交电商这个赛道,从一路喧嚣到纷纷离场的真实写照,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剩下鸡毛一地!



淘集集失速



根据网上的资料,张正平并非电商“原住民”,他是产品经理出身,2013年入职电商代运营公司宝尊电商,出任卖客疯CEO。这一段经历让他成功转型为创业者和电商人,卖客疯从20人一路做大,最多时达到200人,主要策略是尾货和瑕疵货卖3折“封顶”,不得不说,张的选点很准,因此此时淘宝和京东,一般都是3折起。



模式成功了,但不一定创业就成功,这也是创业的魔性所在。宝尊电商财报显示,卖客疯2014年上线,2015年GMV达到2.1亿元、亏损5450万元,2017年卖客疯关闭。3折销售品牌产品是很难盈利的,宝尊电商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不会亏本赚吆喝,投资人也不会支持。



虽然卖客疯关张了,但这套模式仍然让张正平坚信不疑,于是其在2016年创办“闪电降价”,定位男性电商,价格低到不可思议。一款耐克air max 97运动鞋售价499元,而天猫官方旗舰店售价1199元。



2017年底,张正平发现特卖模式没有拼多多发展快,于是决定模仿拼多多,发展淘集集,为此还设计了一整套“现金补贴+分销返利”体系。除了用户购买获得返现外,淘集集还采取了类似趣头条的用户增长方法,平台口号为“买的多,赚得多”。自此,从无不讳言学习拼多多的淘集集,便开启一路狂奔之路,俨然一匹黑马。



公开资料显示,淘集集上线于2018年8月,其用户定位比拼多多更为下沉,瞄准的是8亿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人群。很幸运,淘集集踩到社交电商、拼团拼购的风口,上线两周销售额就突破了200万。



风口+业绩,资本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好项目也是不好找的。仅仅成立两三个月,淘集集就获得老虎基金、DTSGlobal、险峰旗云4200万美金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2.42亿美元。淘集集也不负期望,仅一年时间,便积累了1.3亿用户,比拼多多少用了10个月时间。



而淘集集为了吸引商家入驻,甚至不收商家佣金,来就可以了。不过,商家参加淘集集的平台活动有一个要求:价格低于拼多多,甚至要上传在拼多多上的购买链接来作证明。按照此前拼多多披露的10%左右的商品利润率,淘集集的确“更胜一筹”,将利润压到了极致。



淘集集是拼多多的“信徒”,比老师更激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C端用户方面,淘集集的打法更为简单粗暴,价格战与用户补贴相结合。为了鼓励拉新及完成社交关系的裂变,淘集集设计了一套“现金补贴+分销返利”的双重补贴体系,注册新用户可以获得1元现金奖励,一小时内消费成功最多可获得20元现金奖励,此外邀请好友累计五次最高还可获得25.5元的返现。



今年6月,淘集集宣布启动B轮融资,拟融资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估值预计达到8亿美元。然而寒冬已至,创投领域对未来的投资更为谨慎,或许机构也都没钱了,淘集集的融资一直未到账。有传言说,投资方想再看看淘集集的用户表现,可信度多少不得而知,唯一确定的是,这笔淘集集翘首以盼的资金一直没到账,成为淘集集崩塌的最直接原因。



其实早在今年上半年,淘集集平台危机就已浮现,从6月开始,其一直在自救重组中挣扎。为了争取顺利完成B轮融资,张正平想出了一招,将部分属于商家的货款,用来投入营销,以换取用户快速增长,等数据过关了,再利用投资方的到账资金,来弥补所挪用的商家货款。



不幸的是,张正平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悲情”商家



就在公告发出的当日,几十位商家聚集在淘集集总部,继续索要被欠下的货款,然而这批货款已经被张的孤注一掷花掉了!



9日当天,一位自称为淘集集代表的人出面和商家沟通,他表示,我只能给你们解说一下,公告可以自己看,我也可以念。其实这些做法对商家来说无济于事,拿不出真金白银,商家不会自行散去,代价太高、欠款太多的商家,只能死死盯着淘集集不放。



其实自8月起,淘集集就接连被曝拖欠商家货款,9月份也有不少商家上门讨要货款,只不过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尽管当时有部分商家下架停运店铺,但有些商家还是能提现一部分货款,所以他们依然选择相信淘集集,认为它能“东山再起”。商家们之所以信心满满,也是因为,淘集集在寻求自救的过程中确实出现过希望。



10月中旬,淘集集发布张正平的道歉信,叙述这场资金链危机的始末。当时淘集集曾给商家一个选择:淘集集将出售公司资产给某大型集团公司,若签订一份协议,当收到支付的收购价款1个月内,向商家偿付债务金额的20%,剩余债务延期至公司估值达到20亿美元或上市时,由创始人张正平及其高管团队通过股权质押或转让股权的方式来偿还。



张在公开信中说,淘集集在本轮有两个潜在投资人,投资人A是某大型集团公司,投资人B为某PreIPO公司为牵头的基金公司。面对外界对于“有无投资人”的质疑,张正平在公开信中首度披露谈判细节。(其实最终,淘集集也没有透露潜在投资人的名字  紫金财经注)



淘集集一边稳住商家,一边也配合新一轮融资的投资方做了很多调整,包括服务器、邮箱更换,还有平台配合做了很多活动。经过淘集集的运作,不少商家选择信任,而12月9日,随着一纸声明,淘集集便毫无征兆地跌落,彻底击碎了商家对淘集集的最后一丝信任。



事情并未沿着淘集集和张正平希望的方向发展,据“贝克街探案官”消息,投资方在收走了淘集集的公章和银行密钥后,并没有履行当初说定的打款进度。在张正平最后的公开信中,他说明投资方本应11月28日就该到账的款项,一直拖延到12月6日仍然没有到账。



说好的投资未能到账,此时,投资方的控制公司向法院申请了对淘集集的诉前保全,冻结了淘集集的支付宝账号,才引致了11月份员工工资未发放,成了压倒淘集集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顾拉新,不顾留存



淘集集的战略是缺失的,管理是粗放的,即使不是资金的问题,战略和管理也会成为其整体木桶上最短的那根。它沿袭了拼多多那套社交裂变的套路,只不过比拼多多更狠,一路烧钱下去,客户源源不断,这就是淘集集的逻辑。



拼多多是搞拼团,你拉 20 个人头,就能免费拿到一百块的商品;而淘集集是你来注册 APP,就有 1 元的可提现红包,如果你要是在注册 1 个小时内买个东西,还有可能获得 20 元的新人礼包。如果你拉了人头进来,那么这个人只要消费,你就能获得返现。



淘集集比拼多多更加直接的拉新手段,却没有在用户留存上下功夫,再加上淘集集口碑太差,网上是一片骂声。正因为购物体验不好,所以看似有1.3亿的用户量,实际的用户留存率并不高。



同样是“草根”出身的拼多多,在烧钱补贴的同时,就不断设法提升用户留存度。拼多多不断升级,做“新品牌计划”、上线品牌馆等等,就连考核机制也定为“留存和复购第一,GMV第二”,将留存和复购放在首位。更重要的是,在留意到低线城市红利逐渐接近“天花板”后,拼多多果断冲进“五环”内,收割一二线的用户,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



而淘集集靠营销方式拉新,并没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优势。由于用户留存差,当增长无法上升时,加上回款慢,就会产生连锁的反应,阻碍它的进一步发展。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淘集集只顾游走在三四线城市,打着拼多多前期获客的打法,不仅同质化严重,还丝毫没有考虑过品牌升级问题。熟不知,社交电商红利期已过,像淘集集这样的中小社交电商在行业由蓝海变红海的过程,并没有多少抗风险能力。



对于拉新和留存,拼多多也未能摆脱巨额补贴的“方子”。今年提出百亿补贴计划的拼多多,为了维持增长,可谓不遗余力。而淘集集还在营销路径的“暴力”阶段,核心优势还未建立起来,可是市场已经不会再给淘集集机会了。



“过把瘾就死”



国内社交电商已经是一个细分的类别,在这几年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最为公众所理解的,就是B2C,当然其核心还是基于流量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商品的品质和价格。拼购类典型的就是拼多多,内容带货类的首推小红书。



S2B2C模式的核心在于对平台供应链的高效把控,对产品的品控,以云集、未来集市、考拉为代表。电商类SaaS服务是庞大的社交流量和营销服务需求在社交电商领域中衍生出了一批新的服务产业,这部分比如有赞、微盟等。



实际上,电商的竞争已经空前激烈,一个细分领域,能够活下来的就是NO.1,老二都可能没有空间。随着这波风口的逐步过去以及投资资金的日益谨慎,潮气退后,谁没穿着裤衩,已经比较明显了,一批电商平台已经逐步退出。



今年1月,上市公司昆仑万维上线了一款社交电商平台闲来优品,但不过数月,便没了声音。双十一期间,杭州社交电商公司、后孵化斑马会员的环球捕手被传跑路。云集微店发展也不顺利,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其GMV总额为92亿元,同比增长69.8%,净亏损5130万元,同比收窄4.3%。但这一季度总营收出现了10.1%的同比下滑,为27.731亿元。



7月1日正式上线社交应用类圈层电商移动端APP未来集市,其运营模式被质疑涉嫌传销。上线不到10天,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就因涉嫌违规分销而被腾讯封号。11月19日,杭州微选总部,在蘑菇街联合创始人、微选CEO魏一博主持下,员工与公司签完协议,和平分手,公司就地解散。



......



社交电商公司集体陷入经营和增长危机,一些公司玩一票就死、过把瘾就死几成常态,这既有各自战略、管理以及业务开拓出现问题的原因,也绕不开整体竞争格局和经营背景的变化。



今年10月,微信宣布对《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进行升级,当月28日,规范正式实行的第一天,微信公布了一批被封杀的链接名单,被封禁的内容包括:诱导下载/跳转、砍价拼团、有偿投票、各类形式的好友助力、种豆/养鸡/养宠物的养成游戏等。



目前拼多多、京喜两大拼团电商入口仍在微信钱包和微信发现页占有重要入口,没有大腿可抱的社交电商的流量获取就变得更为困难。行业已经跨过了临界值,有一定实力的团队起盘就能成功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社交电商平台不得不面对各类棘手的问题。线上流量增量消失殆尽,想要维持增长,平台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营销成本。



社交电商从蓝海进入红海,目前正在从红海进入洗牌期。头部平台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天天现金领取的策略,快速拉高了获客成本,在迅速赢得用户的同时,事实上也对其他社交电商产生了“清场”的效果。



“丛林法则”,在社交电商这个细分的赛道上,会体现的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