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财经-聚焦最头条的科技行业新媒体

海信家电非经常性损益扮靓业绩 空调业务增长乏力

非经常性损益扮靓业绩 空调业务增长乏力 海信家电重绘“白电版图”。





  收购、重组、整体上市,苦心布局多年后,海信白电版图新貌展现在大众面前。



  近日,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921.SZ,以下简称“海信家电”)披露2019年度未经审计的业绩公告,由于将海信日立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收入规模和资产规模大幅增长。报告期内,海信家电实现营业收入374.53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3.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4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30.22%,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26亿元(未经审计)。



  从以上数据来看,海信家电2019年交出了一份靓丽的财报。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海信家电或存在靠非经常性损益来“扮靓”业绩的现象。



  光大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2019年第四季度,海信家电归母净利润4.4 亿元,同比增长91.8%。主要系单季确认了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助、资产处置收益等),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因素影响,单季利润同比下滑19%,亏损幅度相较上一季度进一步扩大。据其测算,2019年下半年,剔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后,海信家电原主业(除海信日立中央空调业务,主要包括空调、冰洗业务)亏损约1.2亿元。



  以黑电业务起家的海信集团多年来一直在扩充其白电版图,欲实现“黑白通吃”的雄心。不过,即便其于2006年入主彼时被誉为白色家电龙头企业的科龙电器,以及在2018年完成对欧洲老牌白电企业Gorenje集团的收购,海信目前仍未跻身国内白电第一阵营。



  非经常性损益增厚业绩?



  3月31日,海信家电披露2019年度未经审计的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53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3.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4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30.22%,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26亿元(未经审计)。



  海信家电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利润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冰洗、中央空调业务持续改善所致。



  根据公告,报告期内,海信家电空调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69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9.92%,冰洗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28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0.34%。



  海信家电主营业务利润可以拆分为空调、冰箱以及海信日立三部分。其中,海信日立的并表为海信家电2019年收获靓丽的财报作出较大贡献。



  海信日立主要业务是生产及销售中央空调。记者了解到,2019年9月30日起,海信家电将海信日立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根据公告,2019年全年,海信日立为海信家电贡献利润约9.6亿元(税后),占整体归母净利润的比重为54%,占整体扣非后净利润的比重接近八成。



  值得注意的是,除海信日立的并表,整体来看,在原主业方面,海信家电的经营状况并不算乐观。根据公告,在空调、冰洗原主业方面,2019年第四季度,海信家电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为-0.9 亿元,较 2019年第三季度的-0.3 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具体到细分业务上,2019年其冰箱业务全年实现利润总额 6.9 亿元(含非经常性损益),同比翻倍以上增长。然而,根据光大证券依据海信家电财报数据进行的测算,海信家电空调业务在价格竞争中有较大亏损。2019年下半年,海信家电的空调业务利润总额为3.9亿元(含非经常性损益),但其中主要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据悉,剔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后,2019年下半年海信家电原主业亏损约1.2 亿元。2019年第四季度,海信家电归母净利润实现4.4 亿元,同比增长91.8%。但主要系单季确认了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助、资产处置收益等),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因素影响,单季利润同比下滑19%。



  从以上数据可见,海信家电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扭转了公司2019年下半年原主业净利润亏损的情况,主营业务经营乏力得以掩盖。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2019年下半年,海信家电空调原主业实现收入约46亿元,同比下滑13%,下滑幅度较2019年上半年进一步扩大。光大证券分析认为,下滑的原因主要系内销方面行业价格战导致均价双位数下行,龙头对二线品牌份额挤压所致。



  海信家电空调原主业经营乏力也脱离不了当下空调市场消费疲软的行业背景。当前,空调市场已经结束了此前多年的高增长时代。知名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以空调为主业的企业,未来三年均将面临营收增长乏力的考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位家电行业受访人士认为,这将对家电企业出口造成较大冲击。“一季度是空调的海外出货旺季,二季度是销售旺季。”一位业内人士预测,受疫情影响,二季度空调品类的出口将大概率出现“大滑坡”。



  记者注意到,目前境外收入占海信家电总营收的比例为33%。海信家电方面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叠加家电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光大证券认为,海信家电原主业中空调业务在 2020年疫情冲击和龙头进一步收紧格局的压制下,收入和利润表现难以出现明显好转。



  面对压力与挑战,海信家电方面表示,将聚焦海内外重点市场和增量市场,继续重点落实高端战略,聚焦高端推广,持续改善销售结构,实现规模与盈利的稳步增长;布局多品牌运营,明确品牌定位和区隔,强化品牌标签,提升品牌价值。



  欲实现“黑白通吃”



  对于中国家电行业,在以黑电业务起家的企业中,不乏向白电领域扩张的家电品牌。作为国内黑电领域的龙头企业,海信在白电领域也布局多年。



  早在1996年,海信就从变频空调产品切入,开启了它的白电之旅。自此以后,海信在白电领域的扩张未曾止步。2001年,海信宣告进入冰箱行业,2002年,海信并购北京雪花冰箱厂;2003年,海信与日立成立合资公司,生产销售中央空调;2006年,海信以6.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格林柯尔持有的科龙电器股份;2018年,约克多联机中国业务并入海信日立合资公司;同年,海信完成了对欧洲老牌白电企业Gorenje集团的收购。



  时间回溯至2005年,海信以“代理销售”的方式,注入巨额启动资金,协助彼时出现大幅亏损、深陷财务困境的科龙电器恢复市场销售。在有效地启动了科龙电器的生产后,2006年,海信正式并购科龙电器,双方以“海信科龙”为名开始了新的商业故事。



  通过收购科龙电器,海信进一步扩大了白电版图,并把容声冰箱、科龙空调两大品牌揽入麾下。“当时海信空调排名第五,连年亏损,属于第二梯队。冰箱刚刚进入主流。通过并购科龙,海信可以得到科龙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可以迅速把海信的白电做大。”彼时,接近海信集团的分析人士谈道。



  历经十余年发展,海信科龙已从单一生产冰箱、家用空调的家电制造企业迅速跃升成为集生产冰箱、家用空调、中央空调、洗衣机、厨房电器、环境电器、商用冷链等产品于一体的综合电器产品制造企业。



  近年来,海信科龙业绩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至2017年,海信科龙营收分别为234.72亿元、267.30亿元和334.8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0亿元、11.17亿元和20.18亿元。



  2018年8月30日,海信科龙宣布,公司全称拟由“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也由“海信科龙”变更为“海信家电”,并将空调、冰洗等业务进一步整合。彼时,海信集团常务副总裁贾少谦表示,成立海信家电集团,“是海信集团近两三年以来较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



  也是在这一年,海信再次启动一项重要收购,以每股12欧元的价格收购欧洲白电制造商Gorenje集团95.42%的股份,从而以绝对控股身份入主Gorenje集团,从战略上将它打造成为海信集团在欧洲的家电产品生产与研发中心。



  在2018年完成对东芝彩电和Gorenje集团的收购后,贾少谦表示,海信集团已形成“333”品牌矩阵——彩电,海信、东芝、VIDAA品牌;冰箱,海信、Gorenje、容声品牌;空调,海信、日立、科龙品牌。



  不过,在完成上述两大并购动作后,海信却在2018年交出了一份财务数据并不漂亮的成绩单。2018年,海信家电实现营收360.20亿元,同比增长7.56%,净利润为13.77亿元,较上年减少6.41亿元,降幅达31.75%。这是海信家电自2015年以来首次录得净利下降。



  目前,在白电领域,海信已拥有海信、科龙、容声、日立和约克五大品牌,海信也对这五大品牌做了较为清晰的定位。五大品牌中,科龙将是一个注入更多年轻化因素的品牌,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容声定位于专业冰箱品牌,将更加强调质量、品质;日立品牌中央空调更多定位于全球化一线品牌;约克定位于中国一线品牌;海信品牌将以科技感为主要品牌诉求,定位中高端,借“大海信”的资源去运营。



  海信集团对自身经营表现出较大信心。2019年3月上旬,贾少谦公开表示,2025年,海信集团将冲击3000亿元的营收目标。其中,海信要在白电领域实现1800亿元的营收目标。



  不过,多位业内受访人士认为,海信要在白电领域实现1800亿元的营收目标难度较大。障碍体现在两方面:其一 ,从海外市场来看,海信、科龙和容声等品牌的溢价能力不足,海信自主品牌还未展现出足够的影响力。其二,海信缺乏能支撑足够市场增量的核心业务,并未在产业上游进行适当延伸,在空调压缩机等相关领域未实现完整布局。



  光大证券认为,海信家电原主业中空调业务在 2020年疫情冲击和龙头进一步收紧格局的压制下,收入和利润表现难以出现明显好转。记者就疫情冲击及财报相关问题致电采访海信家电证券部及海信集团品牌部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均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