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财经-聚焦最头条的科技行业新媒体

信用支付江湖战事:强者恒强,还是后来居上?

信用支付老牌巨头白条、花呗依然牢牢站稳山头。他们在技术能力、银行资源、场景布局上苦心经营。尤其是白条,作为互联网信用支付的开创者,经过多年积累,为行业趟出了一条路。





618电商节燃起的是信用支付战火。最近,腾讯携分付、美团携月付,高调入局信用支付市场。



但前浪地位哪能轻易撼动。



信用支付老牌巨头白条、花呗依然牢牢站稳山头。他们在技术能力、银行资源、场景布局上苦心经营。尤其是白条,作为互联网信用支付的开创者,经过多年积累,为行业趟出了一条路。



如今,信用支付这项业务,既兼具支付这样一个金融入口,又有着消费金融的业务空间,更为后续的客户运营提供营销工具,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前浪巨头在新秀入局的竞争中,显出浓厚底蕴。尽管能进入信用支付的后浪同样不容小觑,但也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撼动格局。



信用支付战争一触即发。



起源于白条 



互联网信用支付开始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还得从2014年2月京东金融的白条诞生说起。



2014年,还是一个提到信用支付,就想到银行信用卡的时代。



然而,信用卡已远远满足不了国人逐渐扩大的提前消费需求,而且在电商兴起之下,用户网上购物之后,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同时,再有一定时间的免息期,实为便利。



当时,基于刚刚兴起的大数据技术,白条平衡了风控与便利性,成为现象级产品,被行业关注讨论,从此开启了互联网信用支付时代。



而后花呗也加入其中,壮大发展了互联网支付家族。他们在服务用户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用户的消费习惯。



或许谁也没有意识到,此后的时光里,他们不仅赶上了电商的红利,更是搭上了消费金融的快车。



2015年左右,中国经济消费驱动战略逐步强化。顶层设计与市场走向,都在加码消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意义。



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白条在信用支付开创者这个身份之外,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彼时,加之经济结构转型,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逐步开始大面积从批发业务转向零售业务,他们需要与具备场景、用户、数据、技术等能力的科技型公司合作借力。



而这正是白条、花呗等一直在积累的。金融科技类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渐成行业一大趋势。



时间来到2019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已超前于世界。根据央行数据,2019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共7199.98亿笔,金额249.8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9%和20.10%。



此时在白条等的市场培育下,信用支付概念也深入人心。



行业运行逻辑 



在信用支付这条赛道的新秀中,不乏具有数据与用户能力的实力选手。



不过,拥有数据与用户,也不一定就能做好信用支付,信用支付往往需要综合能力,不仅包括金融级风控能力,还需要有互联网综合运营能力等。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信用支付不仅仅是支付手段,是要扎根于互联网消费,明白消费金融的运行逻辑。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就认为,电商系都有自己的线上商城,信用支付对于商城存在促销价值,相比之下,如果促销场景天然缺乏,行业后浪姗姗来迟也有一定的道理。



另一方面则是客单价的区别。



信用支付核心离不开用户的高频、高客单价支付交易场景。如果客单价太薄,想要保住利润,就不适合分期。如果平台想要做大信用支付,还需要在场景中进一步拓展,相当于重新打地基,费时费力。



所以说,拥有场景并不一定就是优势,还需要看场景适不适合。



观察电商巨头系信用支付平台,他们较早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且兼具场景优势。同时此类场景用户的笔均消费金额相对较高,有更强的意愿和习惯去选择使用信用支付,这方便他们较为容易地推动用户使用,比如京东金融的白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面对到来的618大战,各大平台纷纷推出分期免息活动,24期分期免息似乎成为电商标配。但应该看到,背后的先天基因将会影响着整体效果。



可以说,在信用支付领域,要是依靠价格战,后浪们并不能轻易实现超越。



由点到面培育市场 



当然,除了信用支付行业规律外,它的竞争壁垒还要来源于前浪们的努力。



比如,白条目前已经到了发展的第二阶段:当初为京东用户提供赊销服务的使命早已实现,如今秉持对外开放,打造生态圈,正在实现由点到面的跨越。



从信用支付的功能上而言,如今用户不但能在京东体系内,也能在生活娱乐、商旅出行、教育培训等各大消费场景中使用白条。这些场景涵盖线上线下,打通了用户的生活圈。



更为重要的是,在金融科技风潮之下,银行纷纷加强与金融科技类公司的合作。以京东金融为例,以白条为代表的互联网信用支付能力,目前又回到传统金融体系,帮助他们升级信用卡业务。



截至目前,京东金融已经携手40余家银行发行了1300多万张联名信用卡。而在今年618活动中,京东金融的信用卡业务合作银行30+家。



这代表了银行业对互联网信用支付这一业务模式的认可。各家新入场者也看到了行业的这层价值。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浪的积累教育了市场,带来了行业爆发的红利,于是可以看到,有互联网巨头背景的公司正在集体向信用支付发起冲锋。



在京东开创的618电商节上,信用支付的前浪后浪一起奔涌,为行业造势,更容易引发C端用户关注,形成消费习惯。



“四国杀”甚至是“多国杀”不可避免。



宏观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居民杠杆率为57.7%,和发达国家70%的杠杆率相比,还有不少的成长空间。中国信用支付领域的市场,还处于增长阶段,需要参与者一起做大蛋糕。



当下,中国经济正在复苏,居民消费之火已经点燃。在监管有意刺激消费的当下,信用支付成为有力的武器,助力经济回到正轨。



而从更长的周期看,中国消费驱动战略的马达才刚刚转起,时代红利也才刚刚释放。如此一来,“杀”是竞争,更是竞合,他们一起深挖互联网信用支付的价值,做大做强这一金融创新事业。